看網球是我大學時代開始的興趣,沒什麼特別的原因,而且我自己也不會打,只是兩人的對賽中的氣勢消長、策略的運用、和關鍵時刻心理素質的展現等等,這些很吸引我。近幾年來已經不像“年輕”時候那麼瘋狂,會在兩週的賽事期間每天盯著電視轉播看,即使因為時差需要看到凌晨也無所謂,但是年紀大囉,熱情也稍稍降溫了。後來Roger Federer從2003年左右開始稱霸男子職業網壇,說「主宰」也可以,因為那幾年的四大滿貫,他一個人都會拿三個,年度的戰績是八十幾勝五敗之類的,因為如此,其實觀賞這些賽事變得有點無聊。但是從2007年開始Rafael Nadal的崛起和成長,慢慢威脅到Federer的球王地位,網壇也開始出現一些有趣的競爭。
2008年的溫布敦網球賽﹙Wimbledon Championship﹚,年度第三個大滿貫賽﹙Grand Slam﹚,連五年奪冠的Federer尋求破紀錄的六連霸,但是在Nadal的頑強求勝意志下,大戰了五盤﹙期間兩次因雨暫停﹚,創下賽史上最長的對戰時間,我坐在電視機前面從晚上十點多,一直看到隔天凌晨五點鐘,最後由這位新生代的猛將奪下勝利。在夜幕低垂的中央球場,坐在一旁的一代球王,難掩沮喪的緊抿著嘴唇,但仍然在致詞的時候有風度的恭喜Nadal的勝利是實至名歸。這場賽事之後,Nadal不久就取代Federer成為新的男子網壇世界第一,終結了Federer四年多來盤據世界第一的紀錄。很久沒有這樣精采的比賽了,因為這場比賽的結果,許多球評也開始猜測新的世代即將到來。
一切在2009年開春地第一個大滿貫賽,澳洲網球公開賽﹙Australia Open﹚得到確認。兩位世界頂尖的球手又在決賽相遇,一樣是大戰五盤,歷時四個小時多,最後Nadal取得勝利,而且是戲劇性的,第五盤Federer突然失穩崩盤,於是專注力十足的Nadal很輕鬆的在決定性的末盤勝出而取得冠軍。從比賽一開始,很明顯的可以看出Federer對於Nadal的心理障礙好像已經浮現,或許是上次溫網的失敗經驗,但是這種無形的氣勢已經妨礙了他能力的展現和關鍵時刻球技的穩定,反觀Nadal的超強心臟和求勝心讓他對每一球都不放棄,專注力和穩定度驚人,所以在長時間的激戰之下Nadal的優勢逐漸展現出來,並且拉開差距。這場比賽對於Federer來說還有追平史上最高大滿貫冠軍的紀錄的意義,在這樣的期待和失敗的痛苦之下,這位一代球王在賽後致辭的時候淚流滿面,一時無法說出話來。
看到這樣的結果讓我想到了2001年溫網第四輪Sampras對戰Federer的五盤大戰。Sampras,這位史上贏過最多大滿貫賽的網壇傳奇,於二十九歲的時候第一次對上十九歲的Federer,最後五盤大戰的結果,Federer取得了勝利,終結了Sampras第八次取得溫網冠軍的機會,也宣告新世代球王的誕生。
職業運動是現實且殘酷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個運動員都會經歷起步、顛峰、下滑、終至退休的階段,Federer以十九歲挑戰當時的二十九歲的球王成功,開啟他自己的時代;現在二十一歲的Nadal擊敗二十七歲的Federer而成為世界第一,證明他已經成為新一代的網壇至尊。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這樣的結果都是自然界的定律,像海浪那樣一波又一波的推打過來,由上帝之手默默的推動著。當然上一代在失去光芒之後,心裡的失望會強迫他們接受事實,但是歷史上沒有哪一位可以永遠站在巔峰,因為生老病死的過程是恆谷不變的,可以流傳下來的東西,不是某一個特定角色存在的時間長久,而是它對當代及以後的人發生多大的影響,和它在歷史上的定位。落寞、不甘的淚水背後,其實也該揚起微笑,因為它象徵了新的世代的崛起,火把繼續地往下傳交,確實是值得慶祝的事情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