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在台中參加類似賽事,東海大學的PU跑道柔軟舒服,可惜九月份的天氣太熱,跑起來意興闌珊,勉強在六個小時時限完成,當然除了氣溫的因素之外,一圈四百公尺也意味著看到補給站的頻率很高,前半段體力充足時沒差,不會特別想停,但下半場就很有趣了,像我這種腦袋裡經常出現惡魔的跑者,總是可以找出千百個理由來佇足,停了幾次,節奏亂掉,心態也消極,速度就回不去了。這是去年的慘痛經驗,今年會報台北場的理由有三:首先是在十一月舉辦,氣候和善許多;再者是台北田徑場的但藍色賽道,從沒跑過,有機會去朝聖一下應該不錯;最後是離家近。
上周的汐止很多雨,但氣溫很涼爽,跑起來舒服愉快,雖然只掌握到一天練跑,換個角度想是給身體多些休息,畢竟這個月初在八天內跑了三場,是該調整一下。近來在訓練的課表中都會加入速度的練習,以五分速跑十公里,越來越習慣,輕鬆跑也慢慢提升到平均五分半以內,自覺肌耐力有提升,不過這幾次參賽都發現前半馬速度得宜,但二十多公里後明顯失速,導致整體成績不見改善,有在考慮要在平時練跑中加入間歇跑或是拉長定速跑的距離,以求未來對賽事有更好的掌握。
今天的五十公里都在平坦的跑道上,賽前給自己定了高標為四小時四十分,低標五小時,希望用五分半的平均配速來完成比賽,以平日的水準,算算應該不是太困難,但,毎次就是會出現不可掌握的因素。五點起床,慢慢吃過早餐,騎車前往台北田徑場只要二十分鐘,從容的熱身、寄物,今天參賽的只有兩百位,雖說其他眾多跑友都被中南部的賽事給吸走了,但這場地原本就不適合太多選手一起參賽,因此這人數可說是剛剛好。七點起跑,體感溫度大概是二十一度,遠方太陽逐漸升起,跑來舒服,剛開始大家都衝得飛快,我則是照著自己的預定速度,五分半,大概是毎一圈兩分十二秒來進行,不隨著眾人起舞。一般組的參賽者跑三、四跑道,總共要一百二十圈,前六十圈我花了約兩小時二十分完成,速度不差,照著計畫,但就在停過幾次補給站後,沒有特別疲憊,但速度開始掉,這一掉就不得了了,步行的時間也變長,可能是不足的肌耐力開啟了撞牆的感覺,步伐變得蹣跚。
看著情勢急轉急下,趕緊跟自己達成協議,以十圈為單位,跑完再進站補給跟步行休息,勉強從墮落的邊緣拉回,此時眾多快腳跑友紛紛完成比賽,對信心是不小打擊,「管不了別人了!」,專心在腳步上,最終花了五個小時又十分鐘完賽,有點沮喪,但總算鬆了口氣。
一樣的五十公里,我參加兩次繞圈式的都跑不好,反而是同樣距離但較長繞圈的類型﹙去年的寶二超馬﹚,或上個月艋舺馬烏龍的跑到五十多公里,速度跟所需的時間都遠遠勝出,從此得出簡單的結論:我可能不太適合跑操場!未來選擇賽事的時候,或許會對此類型的活動多加斟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