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ul 12 Mon 2010 00:09
  • 旅行


對許多人來說,旅行代表出國,它必須與目前自己所熟悉的國家有所區別,有異國的情調才符合這兩個字的定義,我自己長久以來也是這樣的信仰者,直到一年前我拜讀了Alain De Botton的《旅行的藝術》才有所省悟,改變了我根深蒂固的迂腐 他精確的點出了旅行的一切起點都來自於心態,行者的期盼、慾望、偏見、直覺、感受力、習慣、嗜好、專注等等,才是構成旅程的要因,目的地反而不是重點,它能提供的只是客觀的人文和自然的條件,輝映到行者的心中激盪出個人化的畫面和氣氛,依此決定這趟旅途對當事者的重要程度。回想自己的護照上蓋過的簽證戳章:日本、韓國〈出差〉、大陸﹙北京,也是出差﹚、澳洲、義大利、法國、瑞士、美國,除了因公出差的不算,大部分都是在國高中時期懵懵懂懂的跟長輩一同前往,留下來的除了照片之外,幾乎沒有印象,更別說是深刻的讚嘆或感受了。以同樣的區間來說,想到會很滿足而不禁微笑的旅程,卻是國小時候整個家族一起到溪頭的愉快回憶:小木屋的撲鼻香味、遊覽車上的熱鬧喧嘩、大學橋的嘎嘎怪聲、兄弟姊妹們晚上熬夜的打牌或嘰喳長談、森林步道裡芬多精的暢快味道、大人們黃湯下肚之後的豪氣酒拳、或者是山邊野味餐廳的奇怪菜色…,這些相較於飛到幾千英裡外的陌生國度,在心裡留下的記憶更是深刻親密。

小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99年,我帶著當時的女朋友﹙後來成為我太太﹚去看這齣舞台劇,對還是學生的我們來說,台上演的是很新鮮的過程。一轉眼十年過去了,綠光劇團在眾多戲迷聲聲期盼下決定重新演出這個經典作品,而我在人生的路途上也從少不更事的兔崽子,變成進入婚姻加上擁有兩個小孩子的父親,所以雖然劇情是熟悉的,但引起的共鳴卻是完全不同,有種更深刻、也更赤裸的聯結在,讓我大多數時間都處於哭點極低的狀況,心中有的不是難過,而是對身邊一切的珍惜和感動。


 


小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孩子生病的時候,父母心裡的難過與小朋友身體上所受的成正比,多了焦慮,卻要表現出鎮定和樂觀,不能讓他們因為我們的愁容而不安,所有恐懼、煩躁、眼淚、不捨、甚至憤怒都得往肚子裡吞。除了聆聽和遵循醫生的指示之外,其實很無力,唯一能做的,只有使用所有語言和工具來安撫身體不舒服的小小心靈,還有連哄帶騙的逼孩子確實按時吃藥,剩下就只有對著所有想的到的神明祈禱,希望有超自然的力量來讓他們早點康復,這過程非常的折騰,心理和生理都是。


 


小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 Apr 26 Mon 2010 11:48
  • 距離

沒有MSN的年代,從郵筒拿出寫著你的名字的信,會有個從心裡高興出來的笑容,信紙上面的筆跡像是對方在耳邊的氣息,一字一句,不管潦草還是整潔,可以辨識出對方的個性和跟我們的交情;在手機還不普及的時候,你是否記得趁著空擋狂奔到公共電話亭,投下硬幣,按著熟悉的號碼,只希望能連接到思念的對方,聽聽他的聲音…或是在夜深人靜的凌晨,還有從窗外落入的潔白月光,我們帶著緊張感拿起市內電話,祈求對方也一樣還未入睡,可以親密客套的說上一聲晚安,而不被對方的家人大罵一頓。那是很美的日子,因為人跟人之間有適當的空間,而空間創造出美感,讓我們在接觸之前有多一點用心。現在不同了,即時通、手機、簡訊等等的氾濫把人與人之間的分界模糊了,我們大多可以用簡單的方式接觸到彼此,但是見面時的陌生感卻可能變多,因為我們都太習慣於透過便捷的媒體來對話,而非面對面用心的去經營些什麼,於是當這些現代化的方法失效的時候,我們很快的感到焦慮,只因為暫時性的“失去聯繫”,卻忘了這些不過是過去年代的正常現象而已,為此而影響到心情好像有點“由奢入儉難”的感覺。


 


小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快,已經三個禮拜過去。肉體上的痛苦在那五個小時加上接下來兩三天的休息後舒緩了,但是一種默默的失落感卻油然而生。完成生命中重要的目標當然很讓人興奮,更別說是在今年開始的四個月之內有兩樣:第一,我去了澳洲參加George Michael的演唱會;第二,順利完成挑戰全程馬拉松…在我的“Bucket List”中具有很重份量的兩件事達成後,我突然有種不知道下個目標在哪裡的感覺,而它持續了好幾天,伴著春天時節台北不停的細雨,我有點陷入牛角尖的狀況,連想嘗試藉著跑步整理思緒都沒機會,在那當下,除了跑步,我想不到其他圓滿自己的方式。終於在一週之後,雨停了,我在微涼的週日下午向老婆跟小孩告了假,穿上球鞋,雙腿肌肉帶著還未完全散去的乳酸,踏上全馬之後的第一次慢跑。很神奇的,之前幾天因為天氣不佳沒能慢跑的沮喪感隨著步伐的累積逐漸消失,大腦像是被清洗過了般的冷靜下來,雖然身體還是感覺到全馬的餘威,但最後就像外出許久終於回到自己的狗窩那樣的舒適愉快,至此我發現到,慢跑對於我來說已經從當初為了維持體態的活動,轉變成生命中的必需品,甚至有上癮的成分在,別人眼中的枯燥乏味,對我來說反而是絕美的孤獨體驗。我知道我會繼續跑下去,就像那些年過七十依然在各大馬拉松活躍的長輩一樣,這是種可以實踐終身的迷人運動,沒有繁複,只有單純的你和你自己。


 


小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上次的富邦馬拉松半馬挑戰成功之後,我很大膽的將目標設向全馬,而且是事隔僅三個月的台北國道馬拉松,想藉著高漲的心情一股作氣地到達新的目標。在這短短九十天裡面,我自己排定的賽前準備並不是高密集的,一方面是考慮到有限的時間,所以只有大約十五天一次的兩小時以上的長時間訓練,通常都是等小孩們睡了之後才開始,其餘則是在週一至五例行性的6K水準,但這一切都得看老天臉色,下雨就沒得練了,二月份還夾著一整周的農曆年,怎麼看起來都像是不足份量的。或許是菜鳥的愚膽吧,心裡的不安大致上都能被這種程度的安排給舒緩下來,可是隨著比賽日子一天天接近,不安轉成了焦慮,畢竟21K42K有一倍的距離,是我的腦子裡面所有經驗無法想像的強度,前輩們一直提醒的“撞牆期”會是怎樣的煎熬、意志力駕馭肉體的能力、或是配速和進食的策略,說實在我沒有太大的感覺,只能用填鴉的方式硬記在心裡,相信它們在關鍵時刻會是拯救我的良藥。終於,在誠惶誠恐的氣氛當中,我踏向我人生中一個接近不可能的任務。


 


小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十幾歲的時候很常到大舅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爸爸跟大舅划酒拳的聲音,而我哥和我就窩在表哥房間玩,一邊聽著表哥放的音樂,「Cuz I gotta have faith…」幾乎是每次收音機必出現的聲音,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到George Michael的音樂。上了高中之後,我用有限的零用錢買了《Faith》,他的第一張個人專輯,就像情侶看對眼那樣,充滿感染力的歌聲配上全部一手包辦的詞曲,馬上讓我拜服在他的才華魔力之下,沒多久購入《Listen Without Prejudice》更是愛不釋手,跳脫《Faith》的熱血激情,更多的悲天憫人和直達心坎的音樂破繭而出,驚艷之外多了對這位歌手兼創作家的尊敬。從此之後,我就成為George Michael的忠實粉絲,但我開始了解他作品的時候是90年代,剛好是他跟Sony官司纏訟的那幾年,所以新作品一直遲遲沒辦法問世,只有《Five Live》這張為了紀念Freddie Mercury的現場錄音,裡面的『Calling You』、『Somebody To Love』和跟Lisa Stansfield合唱的『These Are The Days Of Our Lives』…首首都是極品,也更讓我引頸期待他的新專輯。終於在1996年,《Older》大碟亮相,我記得我是台灣發行的第一天就衝去唱片行買,從那之後大概有半年,我的音響都是被它穩穩佔據著,果然,這是張使人感動的絕美作品,從搖擺痛快的『Fast Love』、尖銳諷世的『Star People』、到思念愛人的『Jesus To A Child』、純粹爵士味的『Move On』等等,每一支曲子都是精采!後來1999George Michael跌破樂迷眼鏡出了張口水歌專輯《Songs from the Last Century》,雖然不是原創,但是用他高亮的嗓音也把這些經典名曲做出很有個人特色的呈現。2004年專輯《Patience》發行,更多沉潛的低吟樂句,和他個人生活經歷的抒發,還有幾首讓人不自覺聞之起舞的快節奏曲子,組成另外一部完整與值得細細品味的優質佳作。轉眼間George Michael的音樂已經陪伴我超過十五年,而我的“Bucket List”中,其中一項就是希望能夠現場看到他的演出,2006George Michael宣佈要開始進行名為《25 Live》的巡迴演唱會來紀念他出道二十五周年,但地點都在歐洲和美國各大城市,雖然讓我一度有衝動想要前去參加,但是最後都因為偏高的費用和時間而作罷。終於在去年年底,George Michael宣布2010年這巡迴將延伸到澳洲,消息一出,狂喜之餘我馬上開始買票、訂機位、和住宿的相關安排,準備完成我生命中最重要的目標之一。


 


小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en years seem long to reach, but it passes you by like the breeze when looking back


Along the way


小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年到了這個時候,通常都會有虛擲光陰的感嘆,但今年我做了一些滿有成就感的事情,因此這十二個月來的成績非常正面,讓我在面對2010年即將到來的這一刻,有更多來自內心深處的激勵,同時期待把勇氣和決心持續下去,像慢火細燉那樣,明年一步一步的完成心裡的“Bucket List”。


 


小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從今年五月踏入路跑的世界之後,之前單純是維持體力的運動多了更深一層的意義,它成為我超越自己的活動,秉持享受過程的心態,但持續追求極限的可能性。於是在前兩次遊刃有餘的十公里賽事之後,我把目標設向半程馬拉松(二十一公里),希望把自己的紀錄往前推進。不過畢竟半馬的距離是我從來沒有嘗試過的,而且它比起我之前的強度有兩倍之多,讓我多少有點擔心自己的狀況,還有活動前一週的溫暖好天氣,突然轉成入冬以來最強的寒流,另外是每天的毛毛細雨,也添加了我心頭一點點不安的感覺。但是還好有表哥分享過來人的經驗,包括肌耐力的強度訓練、心肺功能的加強、賽事當中的配速、還有其他零零總總需要注意的小地方等等,這些大大減輕了我的焦慮感,像是吃下定心丸那樣的效果。


 


小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