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y 31 Tue 2011 12:54
  • 角度

自從小兒出生之後,家裡面忙碌許多,兩個小孩湊在一起真的有加速時間的錯覺。轉眼間,大兒上幼稚園快滿一年了,從當初哭哭啼啼的不想上學,到現在油嘴滑舌的搞笑說話,這段時間他長大很多,好的習慣、壞的模仿都有,學校得到的東西,會回家分享給我們或是教他的弟弟。對我來說,大兒不再是以前唯命是從的小孩,他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和堅持,當然不一定都很恰當。也因為如此,每當他做錯事或者兄弟間有爭執的時候,我們多半會用比較嚴厲的態度對他,或是傾向保護年紀小的,用的是「因為你長大了,應該要懂事」、「弟弟年紀小,哥哥要讓他。」偶爾會發現這樣的判斷對大兒其實不公平,很多時候他掉眼淚也是掉的很委屈,我發現因為兄弟之間年紀的落差,我們往往會用大人的標準來要求哥哥,不能哭、不能耍脾氣、不能搶弟弟的東西、不能這個不能那個…,只要他沒做到,受到的責難會比弟弟來的多。冷靜下來想想,這應該不是一個小孩應得的吧?我同意有些規矩和道理是一定要教育的,但是矯正的方式是不是能用其他的手段來達成,而不是在兄弟之間製造出差異很大的表達,或是單純以年紀來決定,畢竟他們之間不過是一歲九個月的距離。 

最近某一次送大兒上學,我坐在摩托車上看著他走進去,小小的身軀背著鮮黃色的書包,當他越走越遠,身影變得越來越小,我猛然想起,這個被我們叫做“哥哥”的小孩,不過就是一個五歲大的小朋友,我們怎麼會因為偶爾的犯錯而對他嚴厲的斥責呢?在他小小的心靈上,是不是也有大人們不公平、只疼弟弟的錯覺呢?突然間我覺得很慚愧,罰其該罰、賞其該賞,但是兄弟之間不應該存在不同的標準。從那次之後,我調整了自己對他們倆的態度,不再過度的反應,也將相同的標準套在兩個人的身上,畢竟他們都是應該被尊重的個體,年齡的差距不應該成為左右大人們態度的關鍵。這些因為看事情角度不同所引發的盲點,只能靠我們自己不時的自省來避免了。

小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個月的三重馬之後,我的月練習量達到“跑涯”的新高,一方面是沒甚麼下雨,另外則是自己對跑步的態度變成有點依賴,只要因為某些原因當天不能跑的話,整個人就覺得渾身不對勁,精神也不太好,像是缺少了甚麼的感覺,加上自己訂出到今年底一月一馬﹙八、九月除外﹚的計畫,心裡非常期待,所以讓我對於跑馬這件事似乎有更沉淪的現象。沒有意外,報名完三重馬之後,找了時間跑去土城報名這場口碑不錯的賽事,姑且不論天氣越來越熱的趨勢,我對這三個月來的第三個馬拉松是充滿期待的,也希望見識一下跑友們口中說的好賽事會是怎樣的情形。一如往常,我在賽前找了時間去探路,因為人生地不熟,找路找了快兩個小時才找到,真是敗給台北縣的路了,另外由於這場賽事在土城,距離汐止算是很遠的,幾經掙扎之後,我還是決定騎摩托車去,除了方便之外,車箱也總是我最好的置物袋,反正探過路了,車程應該可以縮在一個小時之內。於是乎我就橫跨了整個台北市,去參加這場頗具盛名的民間賽事。 

賽前一周我就密切的在注意天氣,雖然經過幾天的毛毛細雨,但禮拜六就恢復成悶熱的天氣,三十度以上是跑不掉了,我提醒自己要注意水分的補給,另外多準備些乾糧在身上以免重演上回三重馬食物短缺的情況。大約五點半我抵達會場,一路上濕地的味道聞起來像鮑魚的腥味,加上昨晚那頓母親節大餐整個讓我消化不良,胃感覺不是很舒服。經過約二十分鐘的熱身,身體微微出汗,我知道今天應該會是相當熱的一天。前面二十公里,太陽很賞臉的躲在雲的後面,吹過身邊的風算是涼的,所以跑起來還算舒適,雖然身上的汗水也沒停過,但大致上是可以接受的範圍。好景不常,八點半過後,大概是我的里程推進到二十五公里左右,該來的還是來了,陽光露臉,直直的灑在沒有陰涼處的跑道上,我發現身體裡面的熱氣被外頭的陽光給昇華了,給我一種像是在烤箱裡面跑步的錯覺,雖然持續補充水分和擦去汗水,但是那熱就是散不掉,連飄過的風都已經變成熱的。又來了,痛苦指數無情的往上飆,我又開始咒罵自己幹麻跑這種馬拉松、活受罪,可是看著跑友們各個面目猙濘卻依然堅持,也深受感動,努力鞭策雙腿往前跑去。礙於一步步升高的氣溫,我還是選擇了幾段距離以步行來降溫,試著減少身體發出的熱氣,讓我沮喪的是,明明雙腿和身體肌肉的疲倦都還能忍受,卻因為這溫度讓我停了下來,只能怪自己還沒對於耐熱的程度做過訓練。一邊看著時間,一邊調整步伐、降溫,好幾次我都是直接把水從頭上澆下去,或是拿著大賽發放的冰塊包來減輕高溫造成的不適,但效果通常只能維持一下子,沒多久又開始像穿著雨衣在大太陽下跑步的感覺。有了前幾次的經驗,知道一點一滴往終點邁進的訣竅,於是在跟幾位跑友的互相鼓勵之下,順利完成這場賽事,以四個小時四十分又四十秒跑完全程,雖然沒達成賽前設定的420,但總名次比上回三重馬上升了將近一百名,我想前一個月充分的練習還是有幫助,但以後還是得針對天氣做些訓練。 

小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時序進入四月,雖然說今年的春天比起以往要冷,但是天氣還是一天天溫暖起來,日夜溫差變的很大,對喜歡跑步的人不能算好事,因為溫度升高代表著這些里程將會為身體帶來更多疲勞,同時向意志力發出進一步的挑戰。看著賽前幾天涼涼的天氣,心裡希望比賽當天也是如此,氣象預報說著十七到二十五度,看來是可以接受的狀況,但終究人算不如天算,我即將碰上進入馬場以來最嚴厲的考驗。 

事先探了到重陽橋的路,所以比賽當天順利的提早約四十分鐘到會場,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地方性的路跑,從一個月前去繳費到身在會場,都能感受到這些愛跑人士的熱情,只是因為喜歡這運動而不惜辛苦舉辦這種賽事,有這樣一群人在真的是所有跑友們的福氣。五點出頭、天剛亮,氣溫是舒服的,沒有冷的感覺,大會說今年參賽人數創新高,而且有邀請到兩位肯亞的選手來跟大家一起比賽,看來三重馬的知名度和規模正在迅速往上提升當中。這次的比賽是從重陽橋下的河濱公園起跑,順著自行車道一路沿著淡水河岸向關渡、觀音跑去,一次來回是二十一公里,全馬則是兩個來回,以前沒機會好好的觀賞淡水河的風景,這次是大開眼界了,清晨微霧的河岸,柚子花香的陪伴,感覺心情打開了,忍不住想放開雙手擁抱眼前的一切。 

小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85年,我七歲的時候,表坊推出『那一夜,我們說相聲』,由李立群跟李國修兩個人針對時事、大後方生活、和老北京習俗等等做了精彩的對話,這演出徹底的顛覆一般人心目中老套的相聲段子,注入更多當代的精神,在嬉笑之外則是繞樑多日的餘韻,雖然我沒有榮幸觀賞到演出,但從我在大一有機會聽到原聲帶之後,馬上成為心神嚮往的經典劇碼。後來的『這一夜』、『又一夜』、『台灣怪譚』場場都是過癮,每張CD我都聽過不下數十次,可是對我來說,沒能親自觀賞到這些演員和對話還是有點遺憾,所以當我一知道表坊在2011年要推出『那一夜,在旅途中說相聲』的時候,心裡的感覺是“終於有機會朝聖了”,當然又掛上王偉忠+賴聲川的雙星保證,讓本劇的吸引力更進一層,毫不猶豫的訂票之後,就是期待開演的日子,我,何其有幸!

 

小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樣比喻可能不太恰當,從上次的比賽之後,我就覺得跑馬拉松其實有那麼點像生小孩的過程,痛苦和喜悅夾雜著,鬥志高揚和意志消沉相隨,真的是近乎自虐的一段旅程。有趣的是,隨著里程的累積、時間的推進,很多先前的消極和想放棄的念頭都會像耳邊的風一樣消失得無影無蹤,只剩下單純的意志在支撐著肉體。也沒甚麼了不起的金玉箴言在腦袋裡打轉,就我來說,最後都只會剩下一句話:「放空!跑就對了!」這看似再平常不過的加油句,卻是我能夠跑完全程的關鍵所在。由於上次台北富邦的成績有達到預期的目標,所以對於這次的比賽自然的多一點的期待,但是很慚愧的是,因為自己的懶惰加上有充沛冬雨的汐止,原本打算的加量練習並沒有落實,只能在偶爾放晴的日子或比較不冷的時候進行規劃中的鍛練,因此自己心裡很清楚知道這樣的準備是不足以讓成績再大幅度前進的,所以在賽前比上次更來的緊張一些,還好天氣如預報的放晴了,看到久違的藍天讓神經緊繃的程度降低許多。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萬金石馬拉松,以前常聽到每次舉行賽事的時候都常是下著雨的寒冷天氣,還好這回天公作美,沒雨、天氣不冷、也沒有預報中的25度高溫,所以跑起來是滿舒服的,但是迎著霧茫茫海上吹來的陣陣冷風,偶爾還是會打幾個寒顫,不過嘴裡含著鹹鹹海味跑步的經驗還是第一遭,視線所及一望無際的海平面讓人心情跟著輕快起來。因為上次的比賽闖出新的個人最佳紀錄,這次開跑之後對於時間其實很在意,30公里之前算是日常練習的能力範圍,所以並不覺得特別辛苦,也在自己預期中的時間跑到,但是30公里之後,自己的心肺狀況還可以,只是雙腳的肌力在不夠充足的賽前練習的影響之下,越來越沉重,感覺開始不聽使喚,自此痛苦指數開始飆高,各種負面的情緒逐漸浮現,眼睜睜看著410或420的目標越來越遠…還好及時回過神來,不再強求成績的好壞,以完跑並守住上回的比賽結果為努力的方向,才在心情獲得大大的紓解,加上「放空!跑就對了!」的念頭在背後默默奧援,讓我順利的完成本次的賽事,稍稍將個人最佳紀錄往前提了三分鐘,4小時28分鐘整(晶片時間),正式跨進430的門檻。 

小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我的文筆,很難把2010年對我人生的歷史地位做個精確的交代,很多規劃、夢想,就在阿甘般的傻勁支援下成真了,或許那對成千上萬的其他人可能只是米粒一樣小的事情,但是在我的世界裡,它們可是刻印在Bucket List上面的頭幾條,所以當它們真的實現的時候,你或許能夠想像我心裡面的激動,但我並沒有戲劇性的反應(例如痛哭流涕),反而是一種包覆著全身、貼在心上的滿足,溫溫和和的,用微笑的方式自然的從我的臉上表現出來,腳步也隨著輕盈,像慢火那樣徐徐的在我心頭燃燒,即便是現在,這種感動仍然清晰可辨。這些美好的過程讓我對自己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和肯定,「Carpe Diem!」,絕對會是接下來我生活的準則。 

『追星?園夢!』

小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距離第一次的全馬已經有九個月了,這段期間比較長距離的只跑了陽明山的半馬,雖然當時覺得體力遊刃有餘,但因為賽前被山路的起伏給嚇到,所以比較保守只報二十一公里,跑完之後有點後悔,因為之前對自己山路的特訓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心裡想著明年一定要來挑戰全程。後來時節進入盛夏,動不動超過三十五度的氣溫讓我對參加其他活動有點興趣缺缺,所以目標就放在十二月的台北富邦馬拉松。我的初次半馬就是獻給台北富邦,因此這賽事對我來說算是有歷史性的意義,有種回到家的感覺。從三月份的國道馬拉松得到一些經驗,包括進食的時機、關節活動的休息、還有配速的必要,加上網路上很多熱心的跑友提供的訓練方式,我在九月份就開始著手進行準備,首先就是提升速度的練習,希望把自己十公里的跑速縮短,讓肌肉習慣這樣的強度,才能把自己的全馬成績往上提高。除了下雨的日子沒法練習,其他時候都會盡量把排定的課程落實,一段時間過去,我的十公里已經可以從之前的六十七分鐘縮短到一個小時內,而且是在舒服的狀態下完成,依此我將這次台北富邦的成績設定在四個半小時,希望能夠比第一次的馬拉松結果加快半小時以上。因為設定了目標﹙上一次只是求時間內完跑﹚,所以一直有給自己壓力,甚至在賽前一週我還有點緊張,後來也是靠平日的練習來緩和腦袋裡的不安,真的是腦內啡幫了大忙。 

去年是頂著十度的強烈寒流跑,今年很有趣,活動兩天前全台灣都不到十度,又濕又冷,但卻在星期五迅速回升,不但出了大太陽,白天的氣溫也回升到接近二十度,算是好兆頭。看著純藍的天空和十五度的舒適氣溫,我帶著輕鬆的心情開跑,但是剛開始因為對跑速耿耿於懷,所以在五公里前忍不住一直看錶,後來發覺這樣的模式會影響我的專注力,就索性把手錶拿下來放在口袋,總算恢復了腦袋的冷靜。很順利的,把步伐穩定下來,在每次的水站給有給足夠進食和補充水分,同時做點簡單的肌肉關節伸展,十公里、二十公里、到三十公里都在既定的時間內完成,除了膝蓋有點酸之外,心肺部分感覺十分良好。沒想到在三十公里之後卻遇上麻煩,腰部開始僵硬帶著陣陣的酸,不知道是不是平時沒特別加強腰力的訓練,這讓我的跑速大幅下降,落到每十公里七十四分鐘﹙跑友常說的:爆了!﹚,不知道算不算是撞牆期的一種?但我還是堅持只有在水站才停下來休息,其他都是靠意志力來支撐自己繼續跑著,說也奇怪,最後兩公里,去年讓我吃足苦頭的基隆路地下道,反而在這個階段我藉著腎上腺素的強力奧援,一舉加速衝過許多跑友,還越跑越興奮,終點前還來了百米衝刺,真是過癮!最後成績是四個小時三十一分鐘又四十四秒,跟我設定的目標只有不到兩分鐘的落差,算是順利完成!但美中不足的是,如果在三十公里之後能有更穩定的表現,應該有機會在四小時二十分以內完賽,下次一定要引以為鑑,好好克服最後十二公里的挑戰。 

小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扭動鑰匙,踩住煞車,排D檔,放下手煞車,接著把右腳移向油門,打開音響,出現的是自己挑選過的音樂,窗外的聲響微弱,這個金屬盒子隨著腳掌施力緩緩前進著,終會抵達想要去的地方。這是一個非常私人的空間,皮革的氣味、小孩的打鬧聲、另一半的細語、喚動記憶的音符等等,交織成我們腦子裡對它的直覺畫面。在下決定之前,有人考慮實用性,有人希望招搖顯眼,也有低調實用的一群人,更有屈服於同儕或金錢壓力的人在,這些顧慮的標準都有它存在的價值,沒有對錯。我不把車當成通勤的工具,所以刻意把它放在下班後或周末假日才能享有的權利,這讓我對開車這件事有著暖橘色的聯想,總是代表愉快的心情、興奮的出遊、自在的兜風、放鬆的個人時間、熱鬧的家庭聚會…,一段日子下來,自然對這台我七年之前用心挑選的車產生親密的連結。 

或許是太熟悉了吧,開始會忽略掉它的優點,轉而列出它的缺點,同時被許多新的選擇給打亂了分寸,那些無形累積起來的東西隨著時間的前進越來越薄弱,這個曾經閃耀動人的形體,現在有著歲月留下的細小痕跡,停在當時的設定和建構方式,也被潮流推成了上個時代的落後,突然間決定點出現了,是不是要放棄既有,而去追求眼前的?矛與盾之間的攻防只在腦袋裡爭論的話,的確很累人,也總沒個頭緒,但是每當我重新坐進車裡、握上方向盤、播放起音樂,一切不確定的疑慮馬上消失了。這是我的選擇,細心經營的成果,它的存在感是沒辦法被其他所取代的,因為時間和個人的情感投入編織成毛毯一般的細網,輕輕的蓋在心上,有時候輕的讓我們都忘記了,於是會有懷疑、不確定、和問號出現,但總會在不經意的時候重新發現它的美、它的好,熟悉的油門讓心與方向一致,慣用的煞車緊度給我充分的安全感,貼手的方向盤有著穩當的幅度,良好的隔音讓心愛的旋律踏實的傳進我的耳裡…,這所有的感動都是值得被細細品味的。 

小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喜歡上John Mayer的音樂是個意外,老實說也記不太起來源頭,大概是五、六年前吧,有印象在廣播偶然聽到“Your Body Is a Wonderland”這首歌,覺得很清新好聽,於是去找了他的專輯《Rooms for Square》,居然一聽就捨不得停下來,從第一首向上一代權威喊話的“No Such Thing”、接下來“My Stupid Mouth”細述在初次約會說了奇怪的話的尷尬、溫柔對愛人吟唱的“Your Body Is a Wonderland”、宣告想戀愛心情的“Love Song for No One最後以緩版小品“St. Patrick’s Day”留下久久不去的餘韻。想當然,我就像中毒那樣反覆的聽這張專輯,家裡音響、電腦、車上CD等等,它耐聽的程度也很讓我驚訝,不但不會膩,而且在仔細搭配歌詞看之後,發現這位歌手的詞藻很好,沒有複雜的艱澀文字,但卻能用最平易近人的字眼構建出豐富的意境,旋律當然沒話說,Acoustic Guitar聽來就是一整個舒服,每次聽都會跟著音樂和故事一起神遊,非常過癮。驚為天人的第一張專輯之後,當然全力去找尋他其他的作品,第二張《Heavier Things》在2003年發行,自然也成為我的囊中物,但老實說,聽第一遍的時候覺得有點艱澀,倒不是文字的關係,而是曲風跟之前的相差很明顯,有種頗不能習慣的感覺,但是很神奇的,一遍、兩遍、三遍之後,就像玉石經過琢磨那樣,我的腦子發現了同一位歌手創作出來的全新味道,不只順耳還有更深層的感受,這是我聽音樂這麼多年來少見的經驗,“ Clarity”、“Bigger Than My Body”、“Something’s Missing”、“Daughters”…首首都精采,感覺從上一張作品的清新走了出來,就像專輯名稱宣示的,這是有著更往心裡走的旋律,或許會沉重些,但卻是會撼動深處感受的音符。第三張專輯《Continuum》在2006年問世,加入更多John Mayer熱愛的藍調成分,是張成熟有質感的傑作;2009年在樂迷引頸期待下,《Battle Studies》正式亮相,同時他開始一連串的宣傳巡迴演出,2010年他把足跡深到亞洲,澳洲、日本、更破天荒的增加馬尼拉這一站,對於他作品如數家珍的我來說,這真是致命的吸引力,尤其是有了今年二月那次到雪梨朝聖George Michael的經驗之後,更覺得這是不能不去的,於是就在公司友人的協助之下買到票,準備現場聆聽這位年輕一代的全能創作者的魅力。

小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三月份跑完國道全馬之後,我只參加了PUMA的螢光夜跑和舒跑盃兩個賽事,都是十公里,去前者是為了嘗鮮,後者則是懷舊,都算是如同日常練習的水準,但我的眼光一直在搜尋下個挑戰,又由於我不想舟車勞頓去其他縣市參加活動,所以只鎖定在台北的路跑,陽明山夏季馬拉松就自然的成為鎖定的目標。這是我沒有體驗過的路線,加上令人咋舌的高度起伏 — 半馬的海拔落差約325公尺、全馬更可怕,超過750公尺!開放報名之後馬上被跑友冠上“硬斗”﹙台語﹚兩字;半馬限時四小時完賽,全馬則是六小時,報名簡章上用紅色大字寫著“本活動路線上下起伏較大,若有心血管疾病、癲癇等疾病讓何身體不適者請勿參加”…這些看了這些真的會讓人卻步幾分。即使老婆因為天氣炎熱為由極力勸退我,但是經過考慮和權衡了自己的實力之後,我決定參加半馬,同時開始進行山路的特訓,加強心肺功能和腿部的肌力,同時學習適應這種動輒超過三十度加上百分之八十溼度的悶熱氣溫,希望能順利的完成賽事。


 


小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